•  

      水是生存之本,水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那么,洛阳水资源状况如何,有哪些特点?我市又该如何巧织水脉,支撑高质量发展?迈进新阶段,洛阳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张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正在河洛大地铺展延伸。

      1 一体两面 临水而缺水

      人逐水而居。悠悠水脉,塑筑了洛阳独特的城市形态。从城市格局到文脉延绵,从生态滋养到民生福祉,治水兴水始终贯穿洛阳城市发展。

      俯瞰市域版图,洛阳横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黄河及其伊、洛、瀍、涧等支流横贯城区。特别是随着水生态治理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水“留”在城市,似乎给人洛阳“不缺水”的印象。

      其实,洛阳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城市。据统计,洛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约4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以此测算,较之于西北地区,人口密集、产业集聚的北方城市反而更为缺水。

      放眼长远,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格局。因此,只有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才能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2 节水调水 精巧织水脉

      面对资源型缺水的突出问题,洛阳如何破题?

      审视水资源格局,出路就蕴藏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近年,我市坚持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引领,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管理,着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目前,洛阳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提升至85%。

      一手抓节水,一手抓开源。聚焦破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我市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相继实施以小浪底南岸灌区、引黄入洛、故县水库引水等引调水工程,有效打破“守着水缸没水吃”的瓶颈制约。

      今年,我市将抢抓宏观政策机遇,坚持“优先利用地表水,鼓励使用再生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用水原则,加快推进故县水库灌区、前坪水库市区引水、中小水库群等重大水利项目,并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多用地表水,压减地下水用量,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3 人水和谐 护好水资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态流量维系着河湖生态功能,也是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的重要举措。

      对此,我市把保障生态流量作为刚性约束,明确洛河、伊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指标,统筹调度水工程,生态流量保障率达到97.8%,实现了河湖碧水长流。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如今,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成洛阳水系湿地的“常客”。前不久,多年未见的卷羽鹈鹕重现黄河湿地。

      人水和谐是保护水资源题中应有之义。按照幸福河湖创建方案,我市将每年创建一批省级、市级幸福河湖,带动河湖面貌由表及里全面提升。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日前,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首次在国家层面为节水立法。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我市将深入实施节水行动,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筑牢现代化洛阳建设水安全基础;也希望广大群众养成节水习惯,从我做起,一同守护生命之源。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