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闻广播2021-12-05 17:23:00
大象新闻·河南新闻广播记者 朱圣宇 通讯员 李乐乐
12月5日,记者从河南水利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河南持续开展丹江口水源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助推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各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100%,水源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保障“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当前已是初冬时节,在紧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汤山湿地公园,仍有绿树红叶点缀山间。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青山梯田相映成趣,呈现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河南南阳市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也存在着土地承载压力大、坡耕地开垦多、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
据了解,南阳市地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山丘区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三分之二,水土流失面积12043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障调水源头水质,南阳市在水源区的淅川、西峡和内乡县开展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一期项目(2007-2010)和二期项目(2012-2015)建设工作,并在“十三五”期间持续进行巩固提升。自2007年以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2平方公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控。一期工程涉及淅川、西峡两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26平方公里,通过实施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封禁治理和小型水保工程等,水源区水土流失状况和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二期项目涉及淅川、西峡、内乡三县,除了实施坡改梯、水保林、封禁治理和小型水保工程外,还建设了排灌沟渠、谷坊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8平方公里。在水利部对丹江口水库库区及上游区域的湖北、河南、陕西3省8市43个县的抽查考评中,南阳市内乡县、淅川县分别获得了第一、第二名。
据南阳市水利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水源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水土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各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100%,平均每年减少土壤侵蚀230万吨。
治理后,新增水保林26978公顷,人工种草1166公顷,林草覆盖率由47.3%提高到62.5%。实现生态修复面积159236公顷,林草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效益显著。建设高产基本农田4765公顷,新修建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1968处,田间道路380公里,增强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培育出西峡县猕猴桃、内乡县核桃、淅川县金银花生态特色产业基地。水保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保障。
“下一步,要坚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构建渠、湖、山、林等有机融合的生态绿廊。始终铭记‘一泓清水北上’的政治责任,加快丹江口库区和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保持水土资源,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说。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