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 2021年12月23日 第4990期
2021年7月以来,河南省持续遭遇强降雨,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水利基础设施水毁严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视察河南省时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河南省水利厅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进一步加快灾后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度汛,按照“方案化、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要求,组织编制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共谋划水毁工程修复及防汛能力建设、恢复重建重大专项、防洪薄弱环节建设3类项目,共4984项(个/座),初步匡算投资797亿元。
河南省水利厅遵循市县核实申报、业务处室复核、厅组织抽查、集体研究等原则,按照有水毁地点、有水毁修复内容、有投资估算的要求,同步开展恢复重建项目清单谋划。
河南省水利厅要求,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厅属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防洪工程水毁修复项目于2022年汛期前完成,其他项目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
“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坚持人民至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不等不靠,优化组织施工组织,力争把前期和秋汛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全面完成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说。
重大项目齐开工
2021年11月25日,河南省重点水利项目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集中开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主会场下达集中开工令,河南省省长王凯出席并讲话。当天,全省359个重大水利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2471亿元,涵盖流域性综合治理、水毁工程修复等多个领域。
集中开工是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补齐防洪短板、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有力抓手。河南省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参建单位要切实增强推进工程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强化统筹调度,加强服务保障,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用、造福全省人民。
围绕抓好项目建设,河南省要求,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明年汛前完成水毁工程修复。要科学规范施工,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强化要素保障,有效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要完善责任体系,共同把工程建设好、效益发挥好。
“全省水利系统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介绍,“此次集中启动的359个重点水利项目,总投资2471亿元,这些项目都将在河南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
对口帮扶暖人心
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按照厅党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着眼解决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河南省水利厅按照“督促、指导、帮助、扶持”的工作边界,积极开展浚县灾后恢复重建帮扶工作,组织成立了驻浚县灾后重建帮扶工作队,聚焦卫共防洪、蓄滞洪区、农村饮水安全三项重点工作,设立了“卫共专项治理”和“农村供水”两个专题小组,帮助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2021年9月24日工作队入驻浚县以来,组织召开了多次灾后重建帮扶工作联席会议,会同浚县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梳理出灾后恢复重建四类九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先后制定灾后重建工作方案、重点项目台账、灾后重建进展评估分析报告等。10月23日,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批示,对水利厅的帮扶工作方案给予表扬。
帮扶工作队组织水利专家对蓄滞洪区退水处水文水情进行实测和现场调研,增设自动监测设备4处,协调多台大型抽排设备帮助浚县排涝降渍。截至10月底,全县累计排出涝水9420万立方米,8台大型抽排设备累计抽排涝滞积水148.97万立方米。截至11月8日,全县冬小麦已播种84.71万亩。
工作组积极与浚县政府和海委卫河治理建管局协调对接,深入谋划,梳理出75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开展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及运用补偿培训工作。加快推进供水“四化”,组织对全县442个村的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检测,通过南水北调水源置换解决124个村水质问题,对分散供水的50个村,全部安装直饮设备分质供水。
饮水安全保民生
近日,河南省水利厅明确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毁抢修,确保2022年5月底前完成恢复或重建任务。
河南省水利厅要求全省水利系统全力做好农村应急供水、临时供水和应急抢修工作,采取应急供水措施,加快供水工程水毁抢修,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灾后重建力度,尽快恢复供水厂(站)供水功能,确保稳定供水。
河南省水利厅明确,对供水设施损坏严重的,分类施策,逐一明确修复措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抢修进度,调配施工队伍,统筹调拨物资设备,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供水。同时,将脱贫村受损的供水设施项目作为灾后恢复的重点,优先安排。
“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多地遭遇超历史极值的暴雨洪水,3043处农村供水工程不同程度受损,灾区群众正常用水受到一定影响。”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李斌成介绍,河南正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各地全力做好农村应急供水、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抢修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2.2亿元,完成工程抢修3043处,526个村774万人已全面恢复应急供水。
受灾地区换新颜
郑州:郑州市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过程,全市水利设施在这次特大暴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郑州市水利局制订全市水库、河道、南水北调干渠防洪排涝等水利设施恢复重建方案,统筹推进全市水库系统整治。按照“报废一批、降等一批、加固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对全市143座中小型水库逐一论证,制定“一库一案”,分步分批组织实施,彻底解决全市水库安全隐患。加快推进郑州黄河堤岸刚性加固试点工程(花园口段、临河广场段),着力提升黄河大堤郑州城区段防洪能力,计划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全面推进主城区贾鲁河、金水河、七里河等重点河道系统治理,其中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已于11月25日正式启动。计划按照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市域双洎河、汜水河、颍河和伊洛河等主要河道治理提升。
鹤壁:鹤壁市市县两级成立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鹤壁市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方案》,市直有关部门对浚县、淇县报送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方案进行了审查。11月,河南省水利厅核查组完成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省级核查工作。市水利局在救灾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采取多项应急供水措施,加快供水工程水毁抢修,全市485个水毁农村供水工程全部恢复正常供水,受益群众70.19万人,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八大工程”,先行组织开展水毁工程修复、积水排涝、河道清障等项目建设,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11月9日上午,在淇县举行全市2021—2022年冬春水利建设会战集中开工仪式,全力掀起冬春水利建设高潮。截至12月14日,谋划2021年底前拟开工水利灾后重建项目304个,总投资199 058.79万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79 074.19万元;其中:已完工项目198个,已开工项目99个,年底前项目开工率达86.8%。
安阳:安阳市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发挥明显,小南海、彰武、双泉等水库成为抗洪中流砥柱,防洪工程总体运行平稳、无一人因灾伤亡。11月19日,安阳市组织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专题会议,复盘检视前期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按照“审批项目抓开工、建设项目抓进度、谋划项目抓落地”的推进思路,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成、达效。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深入排查损毁情况,科学制定专项方案,规划建设总投资6.32亿元的8大类162个水利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完成方案编制和批复,已开工建设项目140个,连同前期水毁应急抢修,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围绕防洪能力提升,科学规划全市水网体系,重点推进总投资72.72亿元的安阳桥改建、彰武水库扩容和洹河分洪道工程。目前均已完成可研报告,正在申请专项债,加快推进“两评一案”。围绕预警预报设施完善,加快建设4处蓄滞洪区水位遥测站、20处西部山丘区视频监控站。围绕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将“放管服效”改革进行到底,全面落实项目优先审批、用地优先供给、资金优先统筹、问题优先解决,确保防洪基础设施明年汛前超过灾前水平,实现全市平稳安全度汛。
本版文字由国立杰彭可李乐乐整理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