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在河南省嵩县田湖镇万亩丹参基地,层层梯田仿佛大地的指纹,一圈圈铺展在广袤的土地上。

      正值丹参丰收时节,成片的丹参葱葱郁郁,现代化采收机器缓缓开进梯田,一根根饱满粗壮的丹参根茎破土而出。老乡们在田里忙着、笑着,交流着今年丹参的长势。阳光下,丰收的场景喜庆祥和。

      在山的另一侧,新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刚刚破土动工,又一片梯田将在明年春耕前建成,更多的群众将因此受益,更好的日子正在不远处招手。

      保水保土,让荒坡成为有希望的土地

      新农人?我算吗?嵩县田湖镇的丹参种植大户秦舒光行走在丹参基地,一边走一边时不时俯下身子,归拢刚刚被采收机从田地里翻出来的丹参。

      听到记者称他是带头致富的新农人,这位90后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赶上了好时候,村里坡改梯,丹参能实现机械化种植、采收,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撑我返乡创业的最大动力。

      秦舒光在外打工七八年,2023年看到家乡修好了一片片梯田,毅然返乡承包了600亩梯田种植丹参。当年,秦舒光产收了一年生的丹参,每亩地收入4000多元。一年的收入就相当于过去好几年,全家人都很高兴。秦舒光乐呵呵地说。

      嵩县地处豫西丘陵地区,适宜种植丹参等中药材,生产的中药材药效高、品质好,素有豫地无闲草,嵩州多仙药的美誉。但在两年前,大片的荒坡地跑水、跑土、跑肥,丹参产量低,加之无法机械化,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老百姓种植丹参的积极性并不高。

      过去这里杂草丛生,坡度大,撂荒地多,走路都怕滑倒,更别提机械化了。崔元村党支部书记王守庆说。

      改变从2021年开始。水利部门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先后在嵩县治理60000多亩坡耕地,同时配套水利灌溉设施,一片片坡耕地变良田。

      我们按照规划,分片推进,每年秋冬开始施工,第二年开春前完工,不影响春种,做到改一片、种一片、富一片。嵩县水利局水土保持股股长范占国介绍,嵩县计划2021年至2025年一共实施80000亩坡改梯工程,目前已经完成60000亩。

      我们村这几年改了4300亩,除了保障群众口粮,其余梯田都种上了丹参,全村丹参种植面积达3000亩。王守庆介绍,坡改梯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过去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亩均产量增加150公斤,收入增加300元。

      不远处,列入今年施工计划的坡改梯工程刚刚开工,挖掘机挥动着铁臂,将原本陡峭的山坡修整平整。每一铲下去,泥土翻滚,仿佛是在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孕育着增产增收的新希望。

      治水兴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现在正是集中采收季,去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

      上午在基地盯着采收,下午秦舒光急忙赶到田湖镇万亩药材基地社会化服务中心。这里有一个大型玻璃阳光房,里面摆放着一排排多层的晾晒架,刚出土的丹参正在这里进行日光浴。秦舒光要在这里为他的丹参选一个能够充分晾晒的好位置。

      这座今年刚建成的服务中心,是嵩县与中国农垦集团北京中垦道地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为农户提供丹参烘烤、分拣、仓储、展示、交易、农机租赁、产品初加工及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坡改梯为我们创造出大片良田,丹参种植的规模化让我们对这个产业很有信心。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嵩县近两年坚持以有效增加群众收入论英雄的工作导向,不断延伸丹参等中药材产业链,建成了10个万亩示范化种植基地、4个专业化交易市场和10万吨冷链物流园,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了70万亩,成功入选国家级中药材产业集群带动近10万户群众年均增收1.2万元

      我们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效农业创建结合起来,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农田生产力。嵩县水利局副局长韩海峰介绍。

      走过片片梯田,来到一座现代化大楼前,这是河南省科学院在嵩县建设的中医药科创基地——“中原药谷。一间间实验室玻璃窗的另一侧,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

      好山好水出好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学兵是首批入驻中原药谷的科研带头人,他说,有了好药材,才汇聚起科研、生产、营销等各种资源,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中原药谷已经有16个科研团队入驻,围绕中药材的根、茎、叶、花,从生物科学、保健养生、美妆护肤等多个领域进行科技攻关,挖掘丹参等中药材的多种价值。

      我们计划今明两年再实施坡改梯水土保持工程3.2万亩,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根基。嵩县水利局副局长韩海峰介绍。

      护水兴旅,让乡村成为有魅力的家园

      从土里土气到文里文气,陆浑湖畔正在上演一场乡村变革

      依托陆浑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嵩县正发力打造环湖经济。沿着环湖路一路南行,民舍院墙的墙体上布满了文艺范儿的彩绘,向生态请个假”“给心灵放个假”“乡村,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话语让人耳目一新。

      南庄爱情主题村、和店科教电影村、岗上剪纸艺术村等8个环湖村落,各具特色,被一条10余公里的环湖路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散发着文化气息的风景线,清新时尚又亲切自然。

      在陆浑湖下游,治理过后的焦涧川清流潺潺,山清水秀,鹅卵石护岸生态简朴,与附近的陆浑村、程村等古村落风貌融为一体。嵩县把小流域治理融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大局统筹规划,沿河村镇因地就势预留绿道、游园空间,打造水美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嵩县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叫响了湖山圣域·嵩县爱你文旅品牌,中原小洱海旅游胜地已初具雏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嵩县水利局局长石曙光笃定地说,这个根基夯实了,乡村振兴就有底了,现在嵩县人都特别有精气神儿。

      忙碌了一天的秦舒光,累并快乐着,正盘算着明年要再扩大丹参种植规模,带动更多乡亲们一起致富。

      生活有奔头,干事有劲头,现在这日子真是中!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秦舒光高兴地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