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笃行实干谋发展
      踔厉奋发谱新篇

      市人大代表、新安县委书记 王智

        “徐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站位高远、思路清晰、内涵丰富。”2月11日,洛阳市人大代表、新安县委书记王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报告中多处提到新安,特别是对新安提出了‘推进新安经开区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开埠运营小浪底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开工新安提黄改造工程’等具体要求,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安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加快推进现代化新安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王智说,下一步,新安县将锚定省委“四高四争先”,聚焦市委“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深入贯彻洛阳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23346”发展战略,在重点工作上持续加压奋进,攻坚突破,在争先创优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奋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更优举措扩大内需稳增长。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总投资340亿元的88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开展产业跨区域协作和资源跨区域整合,确保济新高速建成通车,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3个以上;抢抓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大力开展汽车、家电、房地产等促消费活动,抓好紫霞街、亿丰时代广场、上海路年轻化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二是更强动力推动产业转新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欣安新能源二期、中超新材料三期、香江万基金属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万基电解铝产能向外转移和再生铝、铝箔等铝精深加工产能替代,实施好总投资96亿元的40个“三大改造”项目,强化与龙门实验室、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努力推动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创建职业大学,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新质生产力做强铝精深加工、轴承装备、新特材料“三大产业集群”。

        三是更深力度集中连片促振兴。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千年樱红”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制型先导区建设为载体,围绕县域乡村振兴“一环一链三片区”集中连片规划,聚焦“群众增收和亩均增效、和美乡村建设”,培育壮大新安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双红产业园、仲景食品等66个乡村产业项目,推动县域“两红三优”特色产业扩规提质,分批分类推进供排水一体化、农村路网提升等129个乡村建设项目,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全面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四是更高水平激发城镇增活力。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把准城乡人口流动、乡村演变趋势性变化,围绕“做强县城、做好集镇、做优经开区”,聚焦“城市更新、产城融合”,谋划实施总投资87.63亿元的60个城镇提质项目,重点抓好老城微改造、公厕提升、充电桩等24个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济新高速、小浪底港航码头、提黄改造工程等10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供排水、学校、养老等26个集镇功能提升项目,创新实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公共服务等“八大整治提升行动”,科学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全方位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质。

        五是更大转变深化文旅谋新篇。围绕做强天下黄河文化IP,聚焦“景区提升、新业态培育”,重点打造铁磁路沿线农文旅融合示范区、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和“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户外运动示范区,梯次推进万山湖旅游片区开发建设,大力推动“我在新安有个院”、千年樱桃沟提升、“黄河人家”民宿集群等项目建设,布局培育国潮市集、数智赋能、休闲康养等文旅新业态,打造一批让游客“有感觉、想打卡、愿传播、还想来”的特色创意消费场景,做强做活“黄河水上游”“近郊农旅游”,实现从游山到玩水的转变,持续擦亮“常来新安·自然心安”文旅品牌。


      代表专访尽快调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年龄限制

      市人大代表 孙志恒

       “随着社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人均预期寿命、退休年龄提升的社会现状,建议将特种设备领域从业年龄限制提至70岁。”2月11日,洛阳市人大代表、洛阳天佑春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恒说,通过建立严格健康评估机制,强化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等措施,缓解企业特殊人才短缺,促进特种设备领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孙志恒说,目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年龄限制普遍设定在55- 60岁以下。其对洛阳多家特种设备使用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近90%的企业反映,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达到60岁退休后,新入职人员平均需要花费6-12个月的时间才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设备。

        “许多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年满60岁时,被迫离开工作岗位,这无疑造成了宝贵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新入职人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才能逐步积累起与老员工相媲美的经验与技能水平,这一过程也使得众多企业在人员衔接方面面临重重困难。”孙志恒说。

        基于上述情况,孙志恒建议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年龄限制从 55-60岁以下提高到70岁。同时,在推进这一调整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配套措施:严格的健康评估机制。对于 60 岁以上申请继续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要求每年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必须涵盖心血管功能、视力、听力,以及肢体协调性等关键方面,只有确保其身体状况能够完全胜任工作要求,方可允许其继续从业。强化技能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专门针对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复训课程,培训重点应聚焦于行业内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法规的学习与掌握。同时,每两年进行一次严格的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必须全面涵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以此确保老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始终能够符合岗位的严格要求。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显著增加对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现场的监督检查频次,充分利用智能化监控设备对其操作过程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监测,一旦发现任何不规范操作行为,必须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为特种设备作业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希望各相关部门对本建议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组织开展深入的研究与论证工作,积极推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年龄限制政策的合理调整与完善,为特种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稳定运营,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孙志恒告诉记者。


      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
      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市人大代表 梁小宝

      “我们‘栾川印象’系列产品年产值从最初的700万元提升至1.8亿元,靠的正是品牌效应。”洛阳市人大代表、洛阳市川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宝表示。

      近年来,该项目持续完善产业链条,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良性互动,打造出玉米糁、食用菌、柿子醋、土蜂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不断擦亮“栾川印象”特色品牌。梁小宝认为,应更加重视农产品品牌塑造对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他建议,要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推出特色农产品,并深挖品牌文化,开发衍生产品,形成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采取“线上+线下+大客户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协同提升产品影响力。要严把产品质量关,做到农产品管理公开透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

      市人大代表 申家威

        “当下,文旅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继续保持文旅热度,如何进一步加大文旅经济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2月10日,洛阳市人大代表、洛阳餐旅集团董事长申家威说。他建议要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文旅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助力洛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申家威建议:一是助力文旅品牌建设。一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官方媒体宣传,带动更多自媒体宣传,通过展览会、交流论坛、大型活动等方式,加大对文旅行业宣传推介力度;另一方面鼓励、保护本地企业打造自主品牌,重视商标、专利、非遗等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项目或企业,重点扶持,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重点培育行业标杆。引导企业差异化经营,减少同质化内卷、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情况,鼓励企业开发特色产品和服务,提炼自身核心竞争力,打造文旅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不同领域的龙头领军企业,让其发挥带头作用,提升文旅产业整体服务能力与产品质量。

        三是完善落实文旅产业帮扶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调节,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创新奖补资金等多种方式,给文旅企业缓解压力,从而使企业有更多精力去创新和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良性持续发展。

        四是提供智库平台。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才,针对不同领域的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进行调研,再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途径进行宣讲。同时推动企业和高校合作,多渠道加强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为文旅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知识保障和人才支撑,推动企业创新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


      深化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市人大代表 于博

      文旅融合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文旅融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深感振奋。”洛阳市人大代表、洛阳鑫宏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博说。

      近年,由该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汝阳县西泰山景区积极探索“文旅+”模式,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康养、医养融为一体,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也赋能了乡村振兴。

      于博建议,政府要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各个景区应继续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把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适应文旅消费新变化
      打造新型旅游住宿业

      市人大代表 魏东

      “旅游住宿业作为文旅消费的重要载体和地方文旅重要的展示窗口,体验消费型和生活方式型已成为其发展新趋势。”洛阳市人大代表、洛阳旅游住宿业协会副会长魏东在接受洛报融媒记者专访时表示。

      魏东说,目前,洛阳市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酒店仍以城市商务型酒店为主,同质化情况较为明显,个性化、特色化产品不多,且消费场景单一。随着洛阳城市文旅形象频频“出圈”,传统商务型酒店面对追求体验的新锐商旅、休闲人群缺乏足够吸引力。

      魏东建议,洛阳旅游住宿业应敏锐把握“线上消费情绪、线下消费场景”等新变化,在注重打造品牌和服务品质的同时,还要注重住宿业的调性和文化塑造,尝试融合书吧、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文化体验场景,让旅游住宿业成为传播洛阳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新载体。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掌上洛阳客户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